1月11日,记者从政协昆明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获悉,2024年以来,昆明市广大政协委员、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围绕市委、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,提交提案材料600件,经审查立案503件,立案率83.83%。按照“选题准确、调研充分、成效显著”的标准,50件好提案获表扬。
一起来看看那些藏在好提案中的金点子
↓↓↓
【一】加速楼宇(总部)经济提质增效
市政协经济和农业农村委的集体提案指出:楼宇(总部)经济已成为昆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支柱,但仍存在着商务楼宇存量较大但质量总体偏低,产业布局分散、同质化问题严重,行业分布混杂,闲置率偏高,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。
建议:按照“特色定位+头部企业+产业配套+产业生态+众创空间”的模式,坚持“一楼一业、多楼一业、双创平台”的原则,打造特色楼宇集群;引导楼宇运营商从提供基础物业服务向客户导向的“大运营”转变,既要拼价格、拼硬件,更要拼运营、拼成效;升维楼宇经济新政策,建立产业治理新机制,实现政府产业诉求、运营商诉求、企业发展诉求的最大公约数;完善基础设施新配套,树立优质服务新理念,合理调整楼宇周边业态,促进人流、物流汇集流动。
【二】发展低空经济加快产业链布局
市台联的集体提案指出:在探索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,昆明当前存在认识待进一步提高、基础待进一步夯实、领域待进一步拓宽、环境待进一步优化等短板和不足。
建议:完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,解决低空空域管理、规则制定、基础设施建设、飞行服务保障等问题;编制实施《昆明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》、丰富低空经济应用场景、研究制定专项政策、强化产业人才支撑,提升产业基础建设水平;在产业基础较好的县(市、区)开展低空经济先行试点示范,打造低空物流试点、文旅试点、公共服务试点,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带,通过试点形成可操作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发展模式。
【三】打造“冬季沿河看鸥、全年湿地观鸟”昆明旅游新品牌
特邀界别集体提案指出:当前,每逢秋冬季到昆的红嘴鸥群已经成为昆明旅游的一大亮点品牌,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。但是,鸥群留昆有一定的周期性,不能覆盖全年,这就在持续产生吸引力方面留下了空白期。目前,让游客进入湿地观鸟还存在游客无法感同身受、观鸟设施设备缺乏、相关宣传不力等问题。
建议:应当发挥云南鸟类资源丰富,滇池湿地鸟群集聚的优势,在湿地周边条件适合的地点大力建设观鸟相关设施,让广大来昆游客能在看海鸥的空白期,感受到更多鸟类的魅力,形成“冬季沿河看鸥,全年湿地观鸟”的新品牌,持续提升昆明旅游吸引力,续写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昆明实践。
【四】确保“幸福食堂”持续运营发展
民建市委集体提案指出:昆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剧,老年人就近就便用餐需求不断增加。目前,全市“幸福食堂”80%由社区(村)主办、20%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,约有四分之一的“幸福食堂”处于暂停经营状态,正在运营的“幸福食堂”中,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入不敷出、勉强维持状态。“幸福食堂”建设运营中,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,突出表现为中心城区选址布点难、监督管理难、持续运营难“三难”。
建议:构建完善“政府补一点、慈善捐一点、企业投一点、个人出一点”的建设运营投入机制;在新建、改造提升“幸福食堂”项目中,科学规划“幸福食堂”及为老服务场所功能,增加“幸福食堂”收益;精细管理、用好用活社会公益力量,降低“幸福食堂”运营成本;建立完善监督管理、运营评估和退出等制度,规范建设管理,助力“幸福食堂”可持续运营发展。
【五】加强施工围挡管理
民盟市委的集体提案指出:当前昆明市一些街道、路面和施工工地设置的围挡设置存在部分围挡围而不建、设置不科学不合理、管理不规范等问题。
建议:摸清状况,分类处置。能不围挡就不围挡,能小围挡就小围挡,压缩围挡时间,保证围挡品质;科学设置,规范管理。建立审批主体、施工主体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通报和工作协调机制,加强施工围挡审批事前管理、围挡过程中监督管理和督导检查;公示信息,加强监督。及时发布围挡计划、信息,信息发布应充分考虑周边商户数量和经营情况,如繁华路段建议提前数月发布,商户较少的路段也应提前90天发布;齐抓共管,形成合力。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对央企和省属企业相关工作和作业的协调、培训和业务指导,积极协调沟通,保证围挡施工路段道路保通、环境可控、出行安全。出台《关于加强工程围挡设置管理的决定》,推动围挡管理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科学化。
【六】将课余时间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列入惠民实事
政协委员邓茂金、杨杨联名提案指出:当前,昆明面临体育场地的教学属性和社会健身要求不相匹配,学校体育场地使用效益不高的突出问题。
建议:研究制定昆明市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工作方案,盘活存量学校体育设施资源,弥补政府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。摸清全市公办中小学校体育场地情况底数,先试点开放,以此为基础组织其余满足条件的学校到试点学校观摩学习,继而将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工作列入“惠民实事”项目,进行跟踪督办,新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开放需要,建成后同步向社会开放;通过大数据管理模式解决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管理焦虑,促进学校体育场地有效利用。发挥财政资金和体彩公益金的撬动作用,用于设施改造和开放后的日常维护。同时,强化保险兜底,将购买特定意外保险作为市民进入校园的必备条件,补充市民健身意外受伤的救济渠道。
编辑:徐余梅
作者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