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0日,第32届中国电视“金鹰奖”获奖名单正式公布。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、华策影视集团立足云南联合自创原创主创,由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云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申报的40集电视剧《去有风的地方》榜上有名。9月21日,该剧还荣获了第34届电视剧“飞天奖”。
《去有风的地方》荣膺飞天奖、金鹰奖,不仅是对该剧艺术水准的高度褒奖,也是对其“影视+文旅”成功模式的充分肯定。
《去有风的地方》以都市青年许红豆与大理云苗村居民谢之遥的邂逅为主线,讲述了一个关于疗愈、成长与爱的故事。该剧巧妙地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轻盈的艺术化叙事之中,通过许红豆的个人情感疗愈过程,揭示了青年人与乡村生活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,为观众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。
2023年3月7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云南省委书记王宁通过人民网致信网友,欢迎大家来体验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。其中提到:好风凭借力,送我步青云。春节期间,电视剧《去有风的地方》,让云南旅游再次火爆出圈,“一半中国人在云南”一度刷屏网络。大家送出的关爱之风、创意之风正助力云南旅游蓄风起势、强劲复苏。
《去有风的地方》用最美丽的风光、最自然的脚步、最独特的视角,赢得了海内外市场。目前,该剧已以英语、法语等6个语种上线Youtube平台,与国内同步热播,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及地区。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《纽约时报》推荐该剧为“2023年优秀国际剧目”,成为一百部国际剧目中唯一入选的国产剧。
双向奔赴 互相成就
云南是久负盛名的“动物王国”“植物王国”“世界花园”,影视文化资源是这里最重要、最宝贵、最富足的资源之一。
在资源赋能下,云南成为中国影视产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,无论是电影《五朵金花》《阿诗玛》《心花路放》《我本是高山》《绝地重生》等,还是电视剧《天龙八部》《山间铃响马帮来》《茶马古道》《木府风云》《中国远征军》《金凤花开》《战火中的青春》《杨善洲》《山花烂漫时》等,纪录片《人类的记忆——中国的世界遗产景迈山》《西南联大》《人类的记忆——中国的世界遗产哈尼梯田》《民族的号角》等,都与时代同频、与人民共振,是影视界“立柱架梁”的项目,曾经创造了“云南经验”。
在“飞天奖”中,云南2011年创作生产的电视剧《中国远征军》获第28届电视剧“飞天奖”、2013年创作生产的电视剧《木府风云》《杨善洲》获第29届电视剧“飞天奖”;在“金鹰奖”中,云南于2014年凭电视剧《舞乐传奇》荣获第27届“金鹰奖”。
2020年3月,省委宣传部、华策影视集团正在组织运作田园治愈剧《去有风的地方》。该剧将与乡村振兴、文化旅游、非物质文化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,通过因“风”相逢、以“风”牵引、凭“风”启程的历程,为大家展现一众青年在原生态乡村中自我疗愈、构筑情感、寻找生活真谛的人生轨迹,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宣传发展注入一股清新、鲜活的能量。省委宣传部安排省文艺创作中心(省志愿服务促进中心)负责人直接主抓负责此项目,并从内部和大理州委宣传部抽调了精兵强将,组成项目团队,具体对接,具体参与创作生产,具体配合选景搭建“有风小院”,具体配合协助出品方在沙溪、古城、洱海、苍山等地取景拍摄,具体配合积极协调国家广电总局、湖南卫视等做好宣传推广播出工作。
在多次电话、微信沟通的基础上,2020年3月至7月,省委宣传部与《去有风的地方》团队多次进行专题会议会商,在该剧剧本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,向团队隆重推荐了云南作为该剧的外景拍摄地,特别突出地介绍了选择在大理或者丽江拍摄的优势:一是以云南得天独厚的天然摄影棚优势及独有的影视文化资源,可以满足电视剧在云南拍摄的各种外景需求;二是承诺剧组凡到所拍地,当地的宣传部门、旅游部门将会积极支持,全力以赴、尽最大力量配合剧组完成拍摄;三是省委宣传部作为联合自创原创主创的重点项目,予以立项,重点推进;四是联合省级层面会按照相关规定和政策,在该剧播出后视播出的平台、反响和效应、效益适当给予“后端奖补”。
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云南用真心、热情、真诚感动了项目方,最终促成《去有风的地方》在疫情期间,于2022年3月11日落地云南大理开机拍摄。“先后3次召开会议和视频会议,6次发函发文,数百次电话微信沟通,3次到实地协调指导……”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,《去有风的地方》虽然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,特别是遇到了疫情期间诸多无法想象的难题,但通过省、州、市各级宣传部门的共同努力,于2022年8月顺利杀青,12月圆满制作完毕并报审国家广电总局通过,2023年初在湖南卫视、芒果TV播出。
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、《去有风的地方》总策划在接受专访时表示,《去有风的地方》是华策影视制作团队与云南当地党委宣传部、政府部门互相成就、良好互动的结果。从筹备、拍摄到后续宣传,华策团队都获得了云南省委宣传部、大理州委宣传部、大理市委宣传部和大理文旅部门一系列的支持。
多管齐下 务求突破
这是《去有风的地方》开播后取得的一份亮丽成绩单——
登顶大小屏多平台,荣获CSM全国网、64城全国省级卫视开年连续霸榜冠军,成为首部全网热搜超4000+剧集,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203亿+,小红书讨论度断层式第一。
“风”效应在全国乃至全球引发云南旅游热。据统计,该剧2023年1月播出后,同年春节假日期间,云南旅游人次排列全国第二;旅游收入384亿元,位列全国第一;大理成为全国满房率排名第一的城市,大理古城成为国内最热旅游景点之一。
《去有风的地方》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响应,更是对当代青年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度挖掘和艺术呈现。该剧能成为热度口碑双丰收的精品剧集,与对传统与现代融合多方面的创新探索密不可分。
——“现实”主题“柔软”表达。剧中,“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”“是选择大城市高薪工作还是回乡创业”“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创新传统文化”等命题,既“高大尚”又“强硬”。但是,通过剧组团队的深入采风、精心创作,实现了“硬”主题的“柔”表现:“红豆遥遥冰”的甜蜜爱情以及最美的云苗村风光,温暖地打动众多观众,强势掀起了追剧热潮。凭借着对当代青年的真实描绘和田园治愈现代心灵的力量,展现出青年群体的多元图鉴,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。
——“刚需”旅游“软美”融入。《去有风的地方》将景点、古村落、古道、客栈、鲜花饼、扎染等“刚需”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,巧妙地与主演、剧情、山水、心境“软美”融入,让观众追着“风”的脚步认可景点、追随景点。2023年春节、五一、暑期等期间,游客纷纷到“有风的地方”云南旅游打卡,艺术家纷纷入驻凤阳邑村,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“艺术家第二居所”,实现了云南旅游业从“门票经济”“观光经济”向“综合消费经济”转变。
——“小众”产品“大牌”营销。随着《去有风的地方》的热播,“跟着许红豆吃大理鲜花饼”“总要去一趟有风的地方”等相关话题席卷各大社交平台,微博相关话题讨论量破千万,阅读量破百亿。“剧中不但有美景,还有精巧的非遗物件、诱人的特色美食。看了这部剧之后,想旅行的DNA又跳动了起来。”这一感受成为全国观众的共同表达。随之,大理乳扇、过桥米线、诺邓火腿、白族扎染等被抢购一空。
——专家点评权威阐释。在北京召开研讨会,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,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赵彤,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等专家认为,《去有风的地方》在反映现实、温暖解答,关注人性、传递阳光,细腻描摹、情感共鸣,探索创新、丰富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,成为当下中国传播最广泛、影响最大面、疗愈最温暖、流行最时尚、出圈最爆款、魅力最长效的电视剧之一,是中国温暖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标杆之作。
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
风格古朴的有风小院门口,前来打卡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;有风小院的周边,咖啡馆、小酒吧、民宿、书店、扎染店等星罗棋布……今年国庆节前夕,记者来到大理市凤阳邑村有风小院采访,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部剧带“火”一座城、一个村的盛况。
沙溪古镇、有风小院、茶马古道……距《去有风的地方》热播过去一年多了,但凤阳邑村和有风小院热度依旧,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相聚在这里,或赏景,或购物,或骑马,或打卡拍照,乐此不疲。
据了解,《去有风的地方》播出前,凤阳邑村每天的游客量也就几十人,该剧热播后,游客最多时单日近万人。
“我们将剧里的取景地有风小院改造成咖啡店和民宿,游客可以来喝茶,品尝剧中的同款美食,拍同款照片,参观剧中人的房间,体验剧中人的生活。”有风小院店长张雨佳说,有风小院的客房价格平时每晚1000多元,节假日每晚2000多元,还经常供不应求。
《去有风的地方》能成为“影视+文旅”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,跟云南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影视业发展的一系列努力息息相关。2023年3月,省委宣传部成立加快推进影视业发展工作小组,组建影视工作专班,联动省、州(市)、县三级宣传文化系统,以“一剧一策”方式为剧组提供“一站式”“保姆式”拍摄服务。编制出版《云南影视拍摄服务指南》,为入滇剧组提供了一部“留得住、带得走、用得上”的工具书。探索建设“艺术家第二居所”,依托各地文化产业基地(设施)和文旅新业态,为入驻艺术家提供办公、住宿、创作等系列配套服务,形成“文化基地+创意园区+人才高地”集聚效应……
云南是诗的远方、梦的故乡。相信云南未来将创作出更多精彩的影视作品,讲述更多动人故事,传递更深远的文化价值,推动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,让世界领略云南的风华与魅力。
编辑:徐余梅
作者: